發現新石器系統傢俱時代至漢代陶片500件
  我省面積最大、文化網路行銷層堆積最豐富的古遺址——東方榮村遺址,迎來大規模田野考古,引發當地居民考古熱情
  東方榮村古遺址房屋二胎考古現場
  本報訊 去年12月中旬開始,國家博物館在東方市四更鎮,對我省面積最大、文化層堆積最豐富的古遺址——榮村遺址進行試發掘。截至目前,考古人員共發現了新石器時代至漢代陶片500件、同時期房屋木樁40根,3件唐代陶器,一座明清時中谷製冰機代古窯等一大批實物。同時,省博物館考古人員做好前期準備,擬對另一處古遺址——板橋遺址進行考古發掘。此次大規模田野考古在東方市引起了轟動,許多市民茶餘飯後都會聊一聊考古話題,攪起一股文物“熱”、考古“熱”。
  記者 羅曉當鋪寧 文/圖
  東方市考古界參與此次考古籌備工作的一位權威人士告訴記者,海南島從南到北各地區可謂人文薈萃,歷史文化積澱非常深厚,從數量來看,東方市和陵水縣是我省古遺址、古墓葬最多的兩個縣市。
  據介紹,漢代漢武帝時期就在如今的東方市設立了縣治,有許多已經發掘的實物可作為證據;而宋代在現今的東方市東河鎮設立了鎮州故城;明代萬曆年間在現今的感城鎮生旺村大雅坡上設立了感恩縣城,也稱大雅坡縣治遺址。
  明代成化年間,東方市的縣令樓積福,當時在整個海南島威名赫赫,屬於“土官”、“流官”一類的官職,在《明成祖實錄》和《明宣宗實錄》中也有詳細記載。任職期間,樓積福曾因治理有方而專程前往北京述職,受到皇帝的召見與恩賜。1980年代,考古人員在東方市境內發現了樓知縣的墳墓,1986年,樓知縣的墳墓被列入東方縣第一批縣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,名叫樓公墳。
  此外,考古人員還曾在東方市境內發現了秦觀、文天祥後裔的墓葬,以及明代末年在抗擊倭寇戰鬥中犧牲的當地“軍保”、駐軍的諸多墓葬。
  1986年,東方縣公佈了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,其中6處文物保護單位後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分別是東方市八所鎮的日軍侵瓊八所死難勞工監獄舊址、四更鎮榮村的榮村古遺址、東河鎮的鎮州故城、八所鎮稻壩遺址(又稱貝丘遺址)、感城鎮的感恩縣學宮、天安鄉的摩崖石刻等。而地處現東方市新龍鎮的明代高事音墓、八所鎮新街居委會的新石器時代的新街古遺址、新街駙馬村的大元軍馬屯兵場、三家鎮宋代的符確墓故里等13處文物保護單位,被列為市縣文物保護單位。
  因為各種原因,東方市境內的部分古遺址、古墓葬和文物,有的已經流失,或遭受盜墓等人為破壞,保護和發掘顯得更為迫切。
  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19年(公元43年),伏波將軍馬援統兵南下平定交趾以後,渡海入瓊守衛南疆軍隊第十所的駐地。臨海駐防,兵馬苦於無井汲水。馬援組織士兵在村旁“飛來廟”處挖掘出泉水,水質甘甜,永不枯竭,有“感恩第一甘泉”之美稱,井旁仍鑲嵌清代乾隆26年(公元1761年)所立《漢馬伏波之井碑》。這就是位於現今八所鎮十所村被稱為海南第一泉的漢代“漢馬伏波井”,漢磚青石砌成的8.2尺方井,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。後村民將這口井改砌為圓井,如今仍有部分村民習慣於清晨圍井提水飲用,但由於年代久遠缺乏保護、部分村民取水時操作不當,部分設施已被損壞。
  隋大業3年(公元607年),朝廷在漢代九龍縣舊址(今感城鎮入學村西,西臨北部灣)置感恩縣,縣治設在九龍山。明正統年間(1436-1449),為適應經濟發展和軍事防禦的需要,縣治南遷中和鄉(今生旺村),築土城。據《瓊州府志》載:“築城周三百九十四丈,廣一丈,高丈二尺,雉七百五十,窩鋪二,闢門三。”後因年久失修傾圯,清康熙43年(公元1704年)復修。感恩縣治作為東方歷史上時間最久的縣城,歷經500餘年。如今,城牆僅剩牆基,護城河僅城外西南部尚存淺淺的痕跡,城內僅存學宮(文廟)和關岳廟,其餘建築蕩然無存,而遺存的古文物也在遭受風吹雨淋。
  此外,位於感城鎮布磨村東嶺南麓的黎族峒首、知縣樓積福的樓公墳,也曾被盜墓賊“光顧”。清代王道熙的墓葬曾在“文革”期間被毀。這些古遺址、古墓葬和文物,亟需發掘和保護。
  1986年春夏之交,四更鎮榮村村民在村莊北面的伏龍園平塬上耕種犁地時,從莊稼地里發現了大量的貝殼和瓦片。隨後,此消息上報至東方市文物管理所,時任所長的曾會瓊(已故)和副所長鄭瑤新立即帶領考古人員趕到現場查看,初步判斷這是一處人類古遺址,並將情況上報給上級部門。
  經過再次深入考古勘察和發掘,考古人員發現該處人類古遺址埋藏十分豐富,占地面積約500畝,表土部分的文化堆積大部分遭到破壞。從遺址的幾處自然斷面分析,文化層較厚,中層發現了貝殼、夾砂陶片、幾何印紋陶片和動物骨骼,幾何印紋陶多為灰褐色、輪制,紋飾有劃紋、方格紋和水波紋等,器型主要是罐和瓮,為漢代文化層;下層發現了貝殼、夾砂陶片、磨製石器和動物骨骼,夾砂陶幾乎全是素麵,以褐色陶為主,有少量磨光黑陶,陶器均為手制,器型以罐為主,流行圈足器和橋狀耳,石器有梯形石斧和石錛,發現的偶蹄類動物肢骨大多有砍刮等加工痕跡,有少量骨器和牛牙,為新石器時代遺存。
  1998年,在當時的東方市博物館館長黃楊瓊、館員陸運周以及上級考古部門的指導幫助下,考古人員再次在榮村古遺址上層發現了南北朝時代的文物,榮村遺址的文化層堆積達到了上層、中層、下層3個層級,是我省已發現的文化堆積層最豐富、面積最大的人類古遺址。
  “應該說,榮村古遺址的兩次考古都頗為成功,但從實際考古情況來看,人類對榮村古遺址的全貌並沒有完全摸清,還需要進一步的發掘。”東方市考古界一權威人士表示。
  據瞭解,經過多年的詳盡考察和周密準備,2013年12月中旬,國家博物館派出了第一批9名考古人員進駐四更鎮榮村,前往伏龍園進行試發掘。同時,省博物館人員緊鑼密鼓地籌備,擬對東方市境內另一座古遺址——板橋遺址進行考古試發掘。
  我國唐代南方有4大名鎮,其中海南島東方市的通遠鎮即現今的板橋鎮名列其中。宋代板橋鎮曾是延德縣(又稱延德郡)的縣治所在地。1959年2月,板橋鎮板橋村群眾在耕作莊稼時發現該遺址。考古人員隨後發掘出了唐代的瓦當、宋代的龍泉窯影青瓷片、元代的鐵杖等文物,文化層堆積涵蓋了新石器時代、漢、唐、宋 、元、明清等歷史時期,歷史跨度久遠,幾乎每個堆積層都有很多豐富的文物。
  據悉,此次榮村考古初步規劃用時2年,一期預算經費為2000餘萬元,板橋遺址正在進行規劃。截至目前,考古人員已從榮村遺址發現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的陶片500件、同時期房屋木樁40根,3件唐代陶器,一座明清時代古窯等一大批實物。待整個考古結束以後,將就地建立展覽館進行保護並對外開放展覽。
  1月18日,記者前往四更鎮榮村考古現場瞭解情況。該村黨支部書記吉家彬表示,村民非常歡迎國家博物館進駐伏龍園進行考古發掘,自從考古人員進駐以來,一波接一波的本地人,甚至還有其它市縣、島外人士慕名前來參觀,想一睹出土“寶貝”的風采。
  採訪期間,記者在賓館、茶店等地發現,很多市民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都與榮村古遺址考古發掘有關,此次考古活動,在當地市民之中攪起了一股文物“熱”、考古“熱”。  (原標題:發現新石器時代至漢代陶片500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o05aomt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